当前短讯!冬奥金牌背后的“北体身影”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3-01-24 07:45:34

原标题:冬奥金牌背后的“北体身影”

北京日报记者 骆倩雯

高亭宇、武大靖、任子威、徐梦桃……这些在北京冬奥会上响当当的冠军名字,都来自于北京体育大学师生、校友组成的“北体战队”。他们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亮出了精彩的冬奥答卷。而在冬奥金牌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北体身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块突破历史的金牌不得不提,那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这是中国首次获得速度滑冰男子项目奥运会金牌,运动员高亭宇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摘得。

高亭宇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背后,离不开整个教练团队和科研团队的辛苦付出。

在备战冬奥会三年多的时间里,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多半训练时间在北体大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度过。北京体育大学先后派驻数十位教授、百余名本硕博学生进入基地展开助奥工作,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备战,为30多支冬季项目国家集训队提供测试、训练、评价等服务。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卫加入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后,成为了高亭宇的教练之一。速滑团队人员非常精简,教练、运动员、工作人员加起来,一共10个人,没有一个外籍人员,团队也因此得名“全华班”。团队所有的技术、方法、经验等,都来自“中国制造”。

“我们一直以来就是冲着这块金牌去拼的。”李卫说,他不仅负责体能工作,还承担着队伍的科研工作。他建立了北京体育大学力量-速度实验室,重要课题之一就是为速滑队员研究速度和力量的增长与配比问题。

冰上500米相当于陆地100米,起跑至关重要。在高亭宇的定制化科学训练中,李卫强调“超速训练法”和“三维姿态捕捉系统”。“你看到高亭宇一起跑就能赢过所有对手,我们在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就是要辅助达到这个目的,因此进行了很多创新性尝试。”李卫说。

速滑馆的牵引装置和风扇装置很有学问。

李卫解释,在短距离的日常速度训练课中,牵引装置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初始速度,这是用来训练高速滑行的姿态控制和强化弯道技术;等过了弯道进入直道以后,放置在两侧的“大风扇”则可以给运动员提供风力加速,相当于有一个力量在推着运动员往前跑。而“超速训练法”,就是二者相互配合,帮助运动员不断挑战速度极限。

另一套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导研发的“无标记点人体运动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则可以利用架设在赛场周围的高速摄像机自动跟踪运动员的冰上位置,并对运动员进行人体21个关键点的自动识别,即时合成运动员三维运动姿态数据,并绘制出相关数据曲线。“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分析出适合运动员的滑行姿势,争取用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李卫说。

刀尖越过终点线,金牌到手了!“那一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忘我的释放,为了这块金牌,整个团队付出了太多!”回想起夺金时刻,李卫仍然难掩激动。

除一线作战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外,技术官员、翻译、服务保障人员等“北体身影”在冬奥赛场上也无处不在。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团队的竞赛团队和管理服务科研团队用出色的表现,在人才培养、备战服务、重大科研攻关、冬奥运动国际交流、冬奥运动志愿服务保障、冬奥文化传播以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多个领域绽放光彩。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速度滑冰 冰雪运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dzwindo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邮箱 :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