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收割谁?今晚美联储最有争议的决定——加息25基点在即?

来源:乎西财经 时间:2023-03-22 20:59:02

作者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资料图片)

“如何在美联储加息中生存?”

“在高息环境下投资的《终极指南》”......

都是当下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天晚上凌晨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但请注意,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美联储的真实姿态。

毕竟,昨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利率会议前表示,将进一步支持银行业,为其提供流动性,来“兜底”。

此举这被不少人解读为“为进一步加息扫平了障碍。”

这带来两个效果:美国银行板块大幅拉升,加息25个基点成为共识

对此,美国首席经济学家Anna Wong认为,"加不加息,加多少息从来都是困难的决定。”

我们换位思考,会非常理解相关人士焦灼的心情,假设一下:

美联储如果加息50基点,媒体可能会一边倒的批评“美联储是刽子手!”

美联储如果加25基点,媒体还是会说“给经济带来了压力!”

美联储如果按兵不动,媒体会评论“我们真的有通胀吗?”

美联如果开始降息,媒体又会恐慌“美国经济可能面临‘硬着陆’!”

但不得不说,眼下的最优选择还是加息,这会让眼下的形势得以延续

暂停加息,一方面可能表明美联储对银行系统或经济缺乏信心,甚至预示市场上还有尚未显现的危机。

尽管反对者众多,比如“提高利率会增加银行的压力,更会吓跑投资者,让科技行业倒退!"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已经反复重申了很多次。

但从昨夜美国银行的板块大涨来看,尤其是近日身陷泥潭的第一共和银行最高涨幅超60%......

我们会发现,投资者已经在用资金投票,确认今晚的加息将继续。

事实上,对于美联储来说,当终端利率超过5%之后,加息更意味着一种姿态。

就如我们这里谈到房地产,就会加上一句“房住不炒”。

本质上,都是为了给市场一种压力,试图让通胀(房价)软着陆。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联储需要终端利率保持高位,维持多长时间,会不会加剧通胀的隐忧?

对此,我们也很有经验,真正让“房住不炒”成为现实的是“三道红线”,而不是推波助澜的“限购”。

基于此,只加息,而不对资本遏制,大概率只会让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刺激如“过山车”。

如果对比2008年的银行危机,我们会有发现——如果不是空头们做空银行板块,银行板块怎会如此“要死要活”。

2008年,那时银行账上满眼都是负毒资产。

2023年,无论是硅谷银行,还是瑞信资产质量都是没问题的,我们拿瑞信举例,资本充足率跟瑞银一样,更没有流动性问题。

只是经营亏损,叠加负面新闻不断,就接过了硅谷银行的“锅”,被空头们“集火”做空。

信心被打崩,客户往外撤,本来没问题,也都有了问题。

此时,看瑞银收购瑞信的动作,结论会更清楚。

瑞银支付的兑价为33亿美元,而当时瑞信市值80亿,有形账面资产450亿(5710亿资产-5220亿负债)。

发现没有,以7%的账面资产收购,这是捡漏?还是趁火打劫?

但瑞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姿态很明显“在金融风暴面前,所有账面资产会灰飞烟灭。”

所以此次瑞银非但以超低价收购,还要求瑞士政府兜底。

为什么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的波动会如此之大?

就像市场里的垃圾股,稍微给点阳光就灿烂,稍微给点颜色就死给你看?

原因也不复杂,当初在低息环境下,绝大多数银行都会上杠杆率去购买当时高收益率的债券和衍生品(MBS)。

如果持有到期也还好,但现在的情况是:

1.受到舆论蛊惑的储蓄者,纷纷开始提款,这导致银行存款出现“现象级”的坍缩。

2.为了应对现金不足的问题,银行只能把尚未到期的债券提前兑现,承担巨额的损失计提。

3.当巨额亏损加上无法再提供更高存款利息,进一步导致现金坍缩加速,让“挤兑”加剧。

4.再叠加空头们的“集火”,与舆论的发酵,这才让事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每天100亿瑞士法郎的提款,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倒闭”这是昨天德国央行行长的原话。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在做空?

又是谁让“战火”烧到了瑞信?

他的目的是什么?

下一家倒下的银行又会是谁?

答案清晰且明确。

是美国将银行结构性的危机,转移到了欧洲,并通过迅速且猛烈的攻击,成功引爆了欧债危机,成功转移了全球注意力

于此同时,重创了瑞信背后的大股东——沙特,听说你要和伊朗和解?还想人民币结算?现在就给你放血,提升威慑力。

更让欧洲最安全的银行——瑞士银行信用实质性破产(打破债券刚兑)

那么,欧洲为什么会妥协?会乖乖就范?

原因也不复杂,虽然损失有点大,甚至丢脸,但并不影响欧洲的小日子。

大头损失——由沙特买单,只要过了这一关,股价迟早还能涨回来。

另外欧洲的能源价格已经低于俄乌冲突前,原油价格自去年年中以来,从121美元降至约77美元;

基准天然气批发价格已经从高位下滑近90%,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低点。

发现没有,欧洲在美国的斡旋下已经通过产业调整、供应链优化及进口合作,逐步适应了对俄罗斯供应的禁运结果。

这明显是打了一巴掌,又给了一颗糖。

这时候,我们在看耶伦昨晚对美国银行流动性“兜底”的发言,我们会后脊背发凉。

现金存款在金融机构短端负债敞口上的坍缩,可控的吗?是短期现象吗?会对实体经济造成长期损害吗?

全球投资人关注的答案,其实不再重要!

这一次可以引爆“瑞信”,让美元回流;

再下一次,可能是“德国银行”来买单,毕竟他们的流动性问题也是大大的;

再再下一次就可以爆破“日本银行”,毕竟他们长期坚持货币宽松政策......

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血做法,尽管让人遍体生寒,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

关于“安全的资产在哪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答案。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今晚美联储最有争议的决定——会不会加息25基点?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对于加息25个基点,市场有预期的。

但如果没有加息,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情绪,让市场再次变得凄风苦雨。

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会不会打破去年12月的5.1%的利率?

如果维持甚至低于5.1%的利率,那么不会有任何影响;

反之如果高于5.1%,甚至高于5.25%,那可能又是另一个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我们的大A按捺住了“浮躁”的脚步,在等待市场的下一步变化。

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可以预见,当避险情绪结束后,更多的资金必然会进入风险市场,谋求更高的收益,我们会迎来一个短暂的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环境。

此时,我们应该卖出手里的黄金,去积极参与一些“跌出来”的博弈。

如果出现异常,比如“制裁”再次升级(很大可能会出现),我们的选择应该是降低仓位,选择一些更稳妥的标的,比如:债券、黄金。

综上

行情越是焦灼,我们越要冷静。

所谓“每逢大事有静气”,我的理解是,既要对自己的确定性保持怀疑,同时也需要为错觉保留必要的空间。

诚如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所说,理性的决定应该是考虑事情的未来成本,而不是沉没成本。

预期值为正,则应继续;为负则应放弃。

祝好,我是希望你们财富自由的谢筱白。

烦请点赞、关注,我们每天一起进步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dzwindo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邮箱 :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