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立秋节气到底如何养生呢?立秋养生,讲究四养三防。
(资料图)
立秋四养壹精神调养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贰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叁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肆运动调养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立秋三防壹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为预防中暑,提醒大家尽量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贰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叁防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初秋也是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
友情提示:立秋后,不可盲目贴秋膘
●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的人群不宜贴秋膘:
●本身肥胖、营养过剩,表现出代谢综合征,并且一去检查血糖高、血尿酸高、血脂高、血压高的人不宜贴秋膘:
●形体偏瘦,平时食欲不佳的人适宜贴秋膘;
●由于慢性疾病,出现营养不良者可以贴秋膘。
除此之外,长者们还要记得多沟通、多表达、多交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此时开始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悲秋等伤感情绪,悲忧则易伤肺。
来源 |网络
声明| 本文所编辑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给予删除!
END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dzwindo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9 60 29 14 2@qq.com